1951年縱谷地震系列

1951年縱谷地震系列
23°54′N 121°42′E / 23.9°N 121.7°E / 23.9; 121.7
影響地區 臺灣
海嘯很小
傷亡85人死亡

1951年縱谷地震系列又稱為1951年花蓮-台東地震系列,由米崙斷層玉里斷層池上斷層錯動引起。該地震是一個系列地震,從1951年10月22日至1951年12月5日分別在台灣東部地區發生,其中最大的兩個地震芮氏規模達7.3,分別在10月22日和11月25日發生。這場地震系列共造成85人死亡。

主震

該系列中最強大的地震發生在1951年10月22日05:34,震央在23.9°N, 121.7°E,即花蓮市東南方約10公里近海,規模7.3[1],全臺各地與離島地區均有感受到地震威力。在10月22日當日11:29與13:43時,再發生了規模皆為7.1的地震。[1]

第二次地震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,發生在11月25日02:50,規模為7.3,中心震央在23.2°N, 121.5°E,即台東縣成功東北方約15公里近海。[1]

災害損失

總傷亡和損失數據由中央氣象局提供(如下):

  • 85人死亡
  • 200人受重傷
  • 1000人輕傷
  • 大約3000棟房舍徹底毀損,含玉里協天宮

全台灣在這次地震中均有受災。蘇花公路在10月22日的主震中毀壞。台北至花蓮的電話中斷[2]。嘉義某電廠的油庫起火[3]。甫在花蓮復校的漢陽兵工學校因校舍損毀,便於次年遷至台北重建。


花蓮縣政府的地震應變統計資料:

計10月22日及11月25日發生遽震2次,其餘有感地震達700餘次,房屋損壞全倒者724棟、半倒2050棟、人口死亡50名、受傷334名、失蹤2名,財產損壞估價新台幣4795萬7339元。[4]

參考文獻

  1. ^ 1.0 1.1 1.2 《台灣地區十大災害地震圖集(一集圖像的十大地震災害的台灣地區):序》 (PDF). 中央氣象局. 2009-08-08 [2010-04-11]. (原始内容 (PDF)存档于2009-08-11) (中文(臺灣)). 
  2. ^ 蘇花公路受震損毀 北花電話中斷關閉 發電系統幸告無恙. 聯合報. 1951-10-23. 
  3. ^ 嘉縣油庫 受震起火 幸無大損失. 聯合報. 1951-10-23. 
  4. ^ 楊, 仲鯨. 花蓮縣政自治二年. 花蓮縣政府. 1952: 155. 
  • 《地質地形》.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. [2010-04-11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-09-17) (中文). 
  • 《台灣地區十大災害地震圖集(一集圖像的十大地震災害的台灣地區):序》 (PDF). 中央氣象局. 2009-08-08 [2010-04-11]. (原始内容 (PDF)存档于2009-08-11) (中文(臺灣)). 
  • 發現:花東縱谷. 玉里、舞鶴、池上等地: 大愛電視. 2010-05-22 [2010-05-22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12-04) (中文(臺灣)). 
  • 鄭懿瀛. 花蓮大地震. 國家文化資料庫知識管理系統. [2011-05-07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-08-15) (中文). 
主要地震
19世紀以前
20世紀
21世紀
相關機構
相關條目
參見:分类 臺灣地震分類 · 模板 921大地震模板
1950 ← 1951年主要地震 → 1952
   
  • 1月17日:土耳其庫爾松魯英语1951 Kurşunlu earthquake(M6.9)
  • 8月13日:巴新拉明顿火山英语1951 eruption of Mount Lamington
  • 10月22日:台湾花莲(M7.3)
  • 11月18日:西藏当雄(M8.0)
  • 11月25日:台湾台东(M7.3)
表示此次地震死亡人数超过30人
表示此次地震是1951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
表示此次地震是人工地震

* 表示此次地震为群发地震,所标震级为最大地震震级